close

/攝影  Ying

蘇澳海泳會的別名應該叫『長青會』,問起會員年次,一個比一個『小』,最小的是九年次的李金盛老先生,他每天早上四點多起床,換好水母衣,便騎著腳踏車去豆腐岬游泳,冬天太冷時才不去。高齡九十二的他,直到今年五、六月時都還每天晨泳,後來因為醫生用藥不慎,讓他差點送命,家人才勸阻他不要游泳。

35年次的朱繡珍晨泳已廿幾年,和陳秀子、簡阿梅二位結伴,每天三點半準時報到,她說拜晨泳之賜,身體健康不曾感冒,而簡阿梅已經七十八歲!

31年次的林阿放,義務當游泳教練已經12年,曾去南非、日本參加游泳比賽獲獎回來,她是在SARS發生那一年加入海泳會,因為不敢去游泳池,海水有殺菌作用,且豆腐岬四週環境優美,她用標準的宜蘭腔誇讚這個場地『勁好!』

32年次的邱菊子是北方澳人,八、九歲就開始在海裡游泳,她說以前來這裡游泳時,山腳下都是種蕃薯葉。28年次的林順子,是明堯冷凍廠第一代老闆娘,泳齡也有25年了。

33年次的莊明雄,十幾歲就開始在豆腐岬玩,他說以前這裡很多龍蝦、九孔、章魚,刺膽(海膽)有二、三種,熱帶魚種類非常多,尤其是冬天過後,海帶如森林般遍佈海底,相當美麗。

莊明雄指出,豆腐岬旁山壁崩落的大石板落在海底,一掀開,下面藏著很多小蝦,直接用手捧就可以,拿路邊揀來的鳳梨罐頭空罐裝回家,母親會用蕃薯簽(3)拌上麵粉,把小蝦鋪在上面,炸成蝦餅,記憶中的美吃滋味,讓人回味無窮。

聽著這些人與海親近的故事,心裡突然想起:如果連南方澳人都不游泳,那我們還有什麼海洋文化可言呢?


註(1):逐工,台語音ta̍k-kang,每天。

     註(2):泅水,台語音siû-tsuí,游泳。

     註(3):番薯簽,台語音han-tsî-tshiam,用刨子將地瓜刨成的條狀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在宜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